“双减”百日,教育部的最新回应透露这些关键信息
校长会 观察
7月24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》。100天来,学校“双减”工作得到了社会、家长普遍欢迎和好评,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难点。例如,减轻教师负担问题、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等问题都存在广泛的关注。
1.三大举措减轻教师负担
对于减轻教师负担,吕玉刚表示,一是在2022年6月底之前,要以县为单位完善学校的编制,进一步加强教师配备;二是实行弹性上下班,合理安排教师课后服务的任务;三是通过筛选,选取校外一部分热爱教育事业且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参加课后服务。
吕玉刚认为,“双减”工作不仅意味着学生从减负过程中受益,对于教师来讲也会受益。在“双减”过程中,既强化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、使命感,又转变了自身的教育观念,也会使自己在课后教学中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。
2.中央将出台确保课后服务经费的相关举措
在课后服务的开展中,经费问题是学校比较关注的难点问题。吕玉刚指出,为推动各地落实课后服务经费保障,中央有关部门正准备联合发一个通知,督促各地采取财政补贴、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,确保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到位。
此外,为保证课后服务提质,还要实现全覆盖、推动上水平、着力扩资源。
课后服务首先要指导学生完成好作业,强化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答疑,确保学生学业质量,让家长放心。其次,要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,挖掘潜力,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,更好服务学生全面发展,提高综合素质。
在充分挖掘校内资源潜力的基础上,采取“请进来、走出去”等方式,进一步统筹利用好社会资源。要发挥好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、少年宫的作用,还要加强与科协组织和文化、体育等部门的沟通协作,发挥这些部门的人才和资源优势,进一步拓展课后服务渠道。
3.加快推进中考省级统一命题
吕玉刚指出,“双减”是一场硬仗,也是一场持久战,涉及1000余万教师,1.5亿学生。要全面落实“双减”要求,实现学校教育大面积提质增效,必须综合施策。
其中的关键举措之一是推动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政绩观。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落实《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》,系统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,着力克服“唯分数、唯升学”倾向。同时加快推进中考省级统一命题,开展命题评估,切实提高中考命题质量。
4.把作业设计能力作为教师基本功
吕玉刚指出,作业管理的总体要求是“压总量、控时间、调结构、提质量”,现在“压总量、控时间”基本做到了,下一步的重点是“调结构、提质量”。
“调结构”包括学科之间作业总量的统筹和不同类型作业的统筹。“提质量”就是在精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,提高作业的针对性、有效性,进一步减少重复性、机械性作业。
各地已普遍制订了比较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,要进一步完善作业管理制度,健全作业管理的长效机制。教育部门要组织教研机构,加强作业设计指导。
学校要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,把作业设计能力作为教师的基本功。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强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培训,定期组织开展作业设计展示、交流、评比活动。
要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,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精准分析学情、个性化布置作业等方面的作用,为学生精准推送作业,提高针对性、有效性。
5.教育部将大面积推进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
吕玉刚指出,教育部高度重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,按计划今年召开全国融合信息技术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会议,聚焦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,部署推进融合信息技术,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:
一是加强课堂教学管理。各省级教育部门要按国家课程标准,分学科研究制订教学基本要求,学校要完善教学管理规范,认真执行教学计划,精准分析学情,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辅导,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。
二是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。组织“基础教育精品课”遴选工作,着力激发教师投身课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创新教学方式方法,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能力。
三是大力推广优秀教学成果。持续开展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,把已有的课堂教学、作业设计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做法,面向全国进行宣传展示、推广应用、转化落地。
四是强化课堂教学指导。充分发挥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、各专委会以及各级教研机构的作用,聚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,强化教学改革研究与课堂教学指导。
五是丰富优质课程教学资源。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,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,促进共享共用,为学生自学和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供支持服务。